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8年。四十余年来,学院坚持科学的发展思路,紧密追踪信息学科国际发展前沿,面向重型机械装备制造业和山西省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,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。
    学院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(控制科学与工程),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(信息与通信工程、电气工程),2个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(电子信息、能源动力),5个本科专业(自动化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电子信息工程、通信工程、智能装备与系统)。2个家级一流专业(自动化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),2个省级一流专业(电子信息工程、通信工程),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(先进控制与装备智能化山西省重点实验室),1个省级技术研究中心(山西省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),2个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(山西省装备数字化与故障预测工程研究中心、山西省智能检测与信息处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),2个“1331工程”协同创新中心(山西省互联网+3D打印协同创新中心、高端装备制造与生产全流程智能化协同创新中心),1个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(山西省工业数字化与智能感知联合实验室),1个“1331”工程研究中心(平板显示智能制造装备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),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(山西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),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(2D/3D视频通信与图像识别),1个“1331工程”重点科技创新团队(数字媒体处理与通信),2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(山西省电子信息研究生培养基地、装备故障诊断与预测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)。

学院现有教职工122人,其中高级职称60人,具有博士学位65人,研究生导师58人。教育部自动化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,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,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,山西省高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,山西省教学名师2人,“三晋英才”12人,山西省劳动模范3人,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。此外还聘请了国内外TOP大学和科研机构的19名科研人员为兼职教授。
    学院始终围绕重型机械装备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,在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。先后承担了“863计划”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,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,其中SCI、EI收录500余篇,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,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,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。
    学院严格遵循人才培养质量标准,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,承担完成省级及以上教研课题10余项,编写出版教材20余部,获批省级精品课程3门,省级一流课程3门,获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,1等奖3项,2等奖3项。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,着力培养学生创业思维能力和科技创新素质,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、机器人大赛、“挑战杯”竞赛、CCTV杯口语大赛、数学建模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荣获国家奖30余项,省部级奖300余项。
    四十年余来,学院共培养毕业生四千余人,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机械、冶金、电力、化工、通信、电子、教育等行业,他们的优异表现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。目前,学院正以全新的风貌,围绕办学定位与目标积极推进内涵建设,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奋发努力。